“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。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”这两句经典诗句出自毛主席的《沁园春雪》。

这里的秦皇当然指的就是“千古一帝”——秦始皇了,作为统一中国,建立了无数丰功伟绩的帝王,又有谁能够与之相提并论呢?在毛主席看来,此人非汉武帝刘彻莫属!

汉武帝究竟何德何能可以与秦始皇齐名呢?那自然也是与其他的帝王,有着与众不同的区别。汉武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道、贪图享乐的无能之辈。他有勇有谋更是能够选贤任能、慧眼识珠。

不论是大名鼎鼎的卫青大将军,还是年少成名、鲜衣怒马的霍去病,二人都深得汉武帝刘彻的赏识,并且也都得到了重用。卫青、霍去病二人都是抵御匈奴的名将,为汉朝的繁荣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而汉武帝的眼光可不止局限于用人方面,在战略上的眼光更可以用高瞻远瞩来形容。

当初,如果没有汉武帝开疆拓土,派兵横跨1.5万公里打下一个战备省,如今的中国版图可能都要缺少很大一部分。

首战匈奴,铩羽而归

说起匈奴,可以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心头大患。秦始皇兴修长城,为的就是抵御匈奴进犯,保中原地区平安。

当时秦始皇手下的大将军带领三十万军队去平定匈奴,将匈奴打得溃不成军,也让其不敢在短时间内入侵中原地区。

不过好景不长,秦朝在我国历史上并没有存在非常久的时间,秦朝灭亡之后,中原地区常年战乱,最后逐渐形成了楚汉之争的局面。

而此时的匈奴则是在北方休养生息,秦朝灭亡之后,他们认为中原地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,待自己养精蓄锐之后便可直取中原。

到了楚汉之争的末期,当时汉高祖刘邦刚刚击败项羽,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帝王之位。

但汉高祖刘邦这皇帝椅子还没坐热乎,北方就传来战报,匈奴单于率领大量士兵正准备进中原。

听闻此消息,汉高祖刘邦拍案而起,势要让这不知好歹的匈奴一点颜色瞧瞧!此时的刘邦刚刚在楚汉之争中赢得了胜利,击败了项羽。

项羽何许人也?乃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,最后还不是被刘邦逼得自刎乌江。因此,此时的刘邦心高气傲,全然没有将来犯的匈奴放在眼里。

便亲自领兵来到边境,抗击匈奴。然而,事情的发展却远没有汉高祖刘邦想象的那么轻松。由皇帝御驾亲征,刘邦所带领的军队气势如虹,本想一鼓作气击溃匈奴,让其不敢来犯。

可一连几次进攻,虽然击败了一些匈奴士兵,可剩下的匈奴军队却没有如同刘邦想象中的那样四散而逃,反而是越战越勇。

正所谓是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,接连数次的失败让汉朝军队士气大跌,竟然被匈奴给趁胜追击,节节败退了下来。

最后,汉高祖刘邦以及汉朝诸多大臣,还有数十万的军队,被匈奴大军围困在了白登山上。

要不是西汉开国功臣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,用许多金银珠宝贿赂单于夫人,以祈求匈奴退兵。

恐怕汉高祖刘邦及其众将士们早已横尸荒野,而这刚建立的王朝早已分崩离析,轰然倒塌了。

厚积而薄发

自从白登之围之后,回到大本营的刘邦早已没有了出征之前的豪气,也没有再谈要剿灭匈奴的事情。

而历经此事的群臣与众将士也对此闭口不言,没过多久,汉高祖刘邦便提出来要与匈奴那边和亲的政策。

虽然明面上是说,经历了常年的战乱,中原地区早已民不聊生,朝廷与百姓们都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。

然而,大家都知道,只不过是由于如今匈奴的力量太过于强大,汉朝军队难以平定匈奴之乱,而做出的迫不得已的决定罢了。

不过,汉高祖刘邦乃一国之君,汉朝的建立者与开创者,也就没有人干忤逆他的意思。

就连一向足智多谋的宰相陈平,也是认可了刘邦的做法,毕竟,这也是当前局面之下最好的解决办法了。

自从白登山一战之后,匈奴单于对于汉朝的底细早已知晓得一清二楚,与秦朝相比,难以望其项背。

同时也应证了匈奴单于先前的猜测,汉朝刚刚建立,还尚未强大起来,而自己这边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,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了。

不过此时,如果匈奴真的想要侵犯中原地区,与刘邦拼个你死我活的话,最终双方肯定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,这对于匈奴这方而言也是得不偿失的。

匈奴那边在得知了汉朝有想要和亲的想法之后,权衡利弊之下,也是欣然答应了下来。然而,即便是与汉朝签订了协议,匈奴依旧会时不时来边境进行侵犯。

一方面是汉朝主动与匈奴签订的和亲协议,匈奴断定汉高祖刘邦不会主动翻脸,另一方面,也是笃定了自从白登之围后,汉朝军队对于匈奴早已是闻风丧胆,也就拿自己没有办法。

后来,到了汉文帝、汉景帝时期,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也依旧没有任何改变,主张休养生息,养精蓄锐。而在此期间,匈奴对于汉朝边境的骚扰也从未间断。

不过,即便是边境有战报传来,皇帝对此也是不闻不问。甚至有一次,匈奴的大军都兵临长安城外了,汉朝军队也只是严阵以待进行防御,并没有主动出击。

不过,到了后来的汉武帝时期,先前的政策就慢慢在发生改变了。

正所谓是“博约而观取,厚积而薄发”,经过了数个朝代的休养生息,汉王朝的国力也日益强盛了起来。强大的国力,就是与匈奴交锋的底气与资本!

这些年来,汉朝忍气吞声,年幼的汉武帝是看在眼里,可是却无处发泄。如今继位了,当然要夺回被匈奴所侵占的土地,一展自己的宏图霸业。

出使西域,扬我国威

汉武帝继位之后,一改对匈奴和颜悦色的态度,胸怀大志的汉武帝早就想征讨匈奴了。然而,在这数十年间,汉朝在不断发展,休养生息,积蓄国力。匈奴又何尝不是如此。

自汉高祖刘邦之后的数位君主,都是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,在这种环境之下,匈奴也在不断掠夺汉朝的土地和资源,不断强大自我。

到了汉武帝时期,此时的匈奴早已变得比汉朝初期更为强大,军事实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!想要征讨匈奴,又岂会那么容易?

不过,汉武帝并非鲁莽之人,其远见、才华远远超过其父亲汉景帝。对于征讨匈奴,汉武帝并不打算采取正面对抗的策略,而是做了一系列的计划。

首先,汉武帝派遣张骞等人出使西域,一方面是为了宣传汉朝的经济、文化,彰显汉朝的国力,二来便是让张骞等人联合匈奴的世仇大月氏。

虽然在西域匈奴是一家独大,但匈奴也并没有完全将西域统一,西域还有众多小国存在,并且不少小国经常与匈奴发生战争,其中大月氏是与匈奴发生战争最为频繁的。

正所谓“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”,汉武帝也是这样想的,既然与匈奴正面交锋难以是其对手,那么如果再找一些盟友呢?

古时候信息传递并不发达,交通也是极为不便利,因此才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。不得不说,汉武帝的谋略还是极为不错的,只是可惜事情的发展没能按照汉武帝预期的进行下去。

刚开始,张骞出使西域一切都还算比较顺利,直到他们一行人来到了匈奴的边境。

以当时的地理位置来看,想要去找到大月氏,就必须横跨匈奴的疆土。张骞及其随行者,在匈奴的边境处徘徊了很久,不断商量着计划。

随着一个又一个计划被否决,最终张骞一行人还是决定乔装打扮经过匈奴的领土。

不过,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事情,早已被匈奴的密探知晓,匈奴单于早就推断出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他们的敌人大月氏。

因此,也早早做了一些防备,一旦发现张骞等人,便即刻将其捉拿。

很快,匈奴便发现了乔装打扮的张骞一行人,对其进行威逼利诱、软硬兼施,想让张骞等人归顺匈奴。张骞为了不辱使命,宁死不屈,最终被匈奴软禁了十年之久。

终于,历经了十年的磨难之后,张骞找准机会逃了出来。在这十年的时间里,张骞日日夜夜想的就是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,这也成为他活下去的信念。

然而,就在张骞历尽千辛万找到了大月氏的所在地,却最终没能完成汉武帝交代给他的任务。

原来经过与匈奴的不断交战,大月氏的人民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了,随着不断的迁徙,时过境迁,如今的大月氏已经成为了中亚地区的一个强大国家。

因为距离匈奴的地盘较远,并且自身也强大了起来,这些年来大月氏与匈奴之间也少有战乱发生。

早已安于这种平静的生活的大月氏,面对张骞的提议,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,不会参与到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去。

在遭到大月氏的拒绝之后,张骞并没有气馁,而是与其他的西域小国进行沟通,并且不断收集西域的情报,为日后征讨匈奴做好准备。随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长安,向汉武帝说明此事。

张骞归来的消息,瞬间席卷了整个长安城,汉武帝亲自迎接张骞。在得知大月氏拒绝帮助夹击匈奴之后,汉武帝虽然惊讶,但也很快就平静了下来。

因为当初决定征讨匈奴时,汉武帝做了两手准备,一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寻求抗击匈奴的同盟国,二是大力鼓励养马操练部队,并派出重兵把守边关。

在张骞被困的十年之间,汉武帝也预料到张骞可能出了一些事情,因此加紧发展经济与军事力量,如今汉朝的国力与底蕴已经十分雄厚,已然是可以与匈奴一战了!

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,在汉武帝的带领之下,汉朝与匈奴展开了十多年的战争。

十余年的韬光养晦,在加上汉武帝对军队训练的极其重视,这支征讨匈奴的军队异常勇猛,与骁勇善战的匈奴军队作战也丝毫没有落于下风。

在这十多年的战乱中,匈奴大军被杀得节节败退,不得不退到匈奴境内。而以前被匈奴所侵占的汉朝领土,也逐一被收回。

最终汉武帝一举夺得了河西地区,还设置了酒泉郡等行政机关。至此汉朝真正意义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通道。但是经过十余年的战争,匈奴与汉朝两国都疲惫不堪。不能再承受大规模的战争。于是双方都开始寻找其他办法。凭借着张骞带回来的情报,再加上汉武帝时期的卫青、霍去病这些名将的努力,汉朝终于打通了河西走廊,也就是如今的甘肃,宁夏一带,成功与西域建立起了联系。

随后,匈奴的活动范围不断被压缩,整个匈奴国就如同耄耋之年的老人一样,随时都有可能轰然倒塌。

这时,汉朝就通过河西走廊,与西域建立贸易,把汉朝出产的丝绸、瓷器等物品出口到西域,后来,这项贸易做得越来越大,这条路也被称为丝绸之路。为了保护这条贸易线,汉朝下令设置西域都护府,都护府的辖区就有如今的新疆地区。

虽然在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,中国内部战乱频发,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经常争夺地盘,并且领土面积也一直在不断变化,不过最终还是形成了今天世界地图上的“雄鸡”模样。

不得不说,汉武帝的目光可谓是高瞻远瞩,如果他当时安于享乐,依旧实行汉文帝、汉景帝时期的政策的话,也就不会成就如今中国地大物博的景象了。新疆也很可能不会出现在中国的地图上了。

说起新疆,可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新疆的哈密瓜与葡萄干,虽然新疆地大物博、物产丰富,但其对于中国的意义可远不止如此。

如今的新疆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,每每看见中国地图上的新疆版图时,就不得不感叹汉武帝的远见卓识!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ningxiaquzx.com/nxly/2190600.html